新闻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详细内容

剑道玩些啥?

日本传统的剑道服是用天然染料染成的,可以消毒、防臭,如果哪里受伤了,这种染料可以用来止血、消毒。在日本,考取了剑道段位的人高考可以加分,而且面试公务员,比如警察、消防员等也可以加分。” 
——剑道练习者 若林亚希

头盔、道服、竹剑,全副武装的剑道练习者们赤足“厮杀”,攻击之前大喊一声,气势十足;练习结束后,学员们静气而坐,冥想放空,禅意盎然。剑道不同于剑术,目的不是争强好胜,而是心的磨砺。

剑道馆

装备:竹剑、剑道服、护具(几千元搞掂,可以用很多年)

费用:实行会员制,1年6000元,一周四节课

地址:越秀区寺右北一街三巷工业大厦

记者手记

曹洪梅

影视镜头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:一名武士双膝跪地,或者仰天长叹一声,或者躬身对着一个方向敬个礼,然后猛然抽出佩刀,插向自己的腹部,有时还会搅上几下……然后镜头就移开了。但是,据说这样的死法很痛苦,内脏流出来,血染一地。

这样的东西或许不能过于渲染,我只是想提出来两点:忠与死。这是传统的武士道精神。一个事物的出现和传承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,但是,从哲学的观点来说,又有一个对立面。自从政治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,凡事必然与其沾边。

至于武士是怎么炼成的,可以参照各种版本的小说、电影以及文献资料等。我只是写一个手记,所以没必要把话题展开那么宽。这一点就自然过滤掉了。

在此,我只想借助这个话题来谈一点外延的东西。剑道讲究气合,这也是各类武术里不可或缺的一点。谈起养气,中国的历史可远了去了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就有一部《精气论》,这并不是三流炼金术士们招摇撞骗的邪说,而是本着古代哲人们“天人合一”冥想后的思悟,形成玄奥而神秘的中国文化精神。“气,道乃生,生乃思,思乃知,知乃止矣。”

这不是掉书袋般古板的显摆,“气”是宇宙的本体,闻上去充满了神秘色彩,我们的思维也赖生其上。至于后来历代出现的炼丹者,深入终南山的修行者,在某种程度上把这种形而上的思索拉低到了形而下的位置,太实用主义了。

但是,古人的思想却影响了世界。当然也包括六祖惠能创始的“禅”。“气”和“禅”也是剑道提倡的基本精神,那么好了,它们的出处我们可以理清楚了,如此一来,心中也会明朗许多了。

 


●所谓的全副武装,真的没有夸张,一袭黑衣,外加一个金属头盔,只有眼睛依稀可见,而且根本分不出持剑者的性别来,不过每个人的腰间都别了一个名袋,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。
 


●练习用的竹剑,拿在手里有些分量,如果挥起来击打确实需要不少力气。剑身是几片合围的竹片,竹片打磨得很光滑,从上到下有粗细之分,靠近剑柄的位置赫然三个红色的字:不动心。
 


●练习用的木头人,初学者一个晚上击打它的次数无法计算,这也是每一个学习剑道的人无法逃避的一个环节。
从暴躁激动到平常心不动心 练习剑道是自我修养的过程

“剑道也是这样,始终保持‘平常心、不动心’,练习的时候,每天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心情,不开心的时候,整个人都缺乏勇气,打不顺;如果开心,那么就会充满勇气,打得非常顺利。”

——墨剑馆负责人 朴哲和

广州,寺右北一街,转悠了大约一个小时才找到墨剑馆。电梯上到工业大厦五楼,一出来就吓住了,怎么一片漆黑?但是远远地听见有“厮杀”声传来,循着声音,穿过长长的堆满了杂物的大厅,来到一个推拉门前。敲开门走进去更是吓了一跳,十几个全副武装的人,赤足举着竹剑正在来回“厮杀”,喊声加上竹剑相击的“啪啪”声几欲冲破屋顶,木地板也被踏得咚咚作响。

重复挥剑,练基本功很枯燥

所谓的全副武装,真的没有夸张,一袭黑衣,外加一个金属头盔,只有眼睛依稀可见,根本分不出持剑者的性别,不过每个人的腰间都别了一个名袋,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。当天正是剑馆上课的日子,记者索性坐在一旁观看。对阵“厮杀”的有6组,双方都按照一定的步法,双手举剑,击打之前先大叫一声,具体听不清,后经墨剑馆负责人朴哲和解释,他们喊的是击打部位,是韩语发音,“头是MEO RI,手是SON MOK,腰是HEO RI”。这也是比赛规则中规定的选手要相互击打的几个有效部位。

剑馆的另一头还有几个“新手”在单练,他们只是穿着剑道服,没戴头盔,只见一个年轻女孩举着剑,快步跑到一个木头人跟前,大喊了一声“MEO RI”,“啪”一下就打到了它的头上,然后转身回到原点,再重复刚才的动作,一节课都是如此。“一开始学的时候,我也不停地问,为什么要这样一直打?觉得好傻。”银行上班的黎霏至今学习剑道已有一年半了,回忆起当初学习的初衷,她说,“就是觉得帅啊,动作、场面都很帅。大学的时候就想学,但是一直不知道去哪里学,当时广州也不流行。毕业工作后,仍然念念不忘,还把剑道列入必做事项之一”。

上面提到看似枯燥、重复的动作其实是基本功的练习,包括很重要的步法在内,“初学者在练习了1-2个月后,就可以佩戴面具进行下一步学习和练习了”,朴哲和说,对于初学者来说,首先要把动作分解开来,先练习单击动作,接着到连击动作,然后逐渐进入连锁式的练习,再转入密集型的冲击训练。通过全盘性练习,将反击动作合并后应用于练习中,再扩展成相互对峙的攻守对抗,“其实,说到底,剑道是心对心的攻守战。”

始终保持“平常心、不动心”

大约半个小时,集体练习结束后,学员们屈膝而坐,竹剑一律放到身体的左侧,这引起记者的好奇,“剑士用左手持刀柄,右手放在左手上面握住刀,攻击的时候先迈出右脚,所以要把竹剑放到身体的左侧,”朴哲和解释道。

练习结束并非意味着要“解甲”休息,而是进行一对一单打练习,也相当于正式的比赛练习。朴哲和找了一个学员做裁判。首先上场的是两个男生,裁判喊一声“开始”,只见两个人共同出击,“啪啪”两声,击中对方后,马上闪身跳开。随即,裁判给出判决,几个回合下来,记者虽然对规则不甚了解,但是从场面来看,也能看出个所以然来。有的人缺乏进攻的勇气,听到号令后,虽然也会迎上去,但是出剑的一瞬间又犹豫起来;而有的人则非常勇猛,大喝着,干脆利落地击中对方的有效部位。

比赛结束后,朴哲和又单独对个别人进行了指点;随后才跟记者聊起来,他是韩国人,7岁开始学习跆拳道,后来达到黑带三段,但因为一次意外腰部受伤,他不得不停下来。“但是我很喜欢武术,后来遇到我的剑道老师,很有名的吴炳哲,他说剑道对腰部没有压力,所以20岁时,我开始了剑道的学习。现在我的老师已经80多岁了,每天仍然会练习。”

8年前,朴哲和因工作关系来到广州,“为了练习剑道,我和两个朋友找到了中山大学英东体育馆,渐渐地,练习的人越来越多,这就需要找一个固定的场地来教授和练习。所以,2009年,在客村找了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,成立了剑道馆。由于租期原因,场馆已经搬了三次,目前在工业大厦已经有一年多了。”

为什么命名为墨剑馆?“名字是我取的,可以说是取自墨子。我非常喜欢墨子,他提倡‘非攻兼爱’,这完全是为了老百姓着想的哲学思想。剑道也是这样,始终保持‘平常心、不动心’,练习的时候,每天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心情,不开心的时候,整个人都缺乏勇气,打不顺;如果开心,那么就会充满勇气,打得非常顺利。”朴哲和说着,“从暴躁、激动到平常心、不动心,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,不能简单压缩;练习的过程,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。”

 


●一个初学者举着剑,快步跑到一个木头人跟前,大喊了一声“MEO RI”,啪一下就打到了它的头上,然后转身回到原点,再重复刚才的动作,一节课都是如此。
 


●剑道中每一招式都应全力以赴,不要故意残留一点预防反击力量,但是时刻要有防备对方之心,时刻准备再进行攻击。
对阵双方都不能做假动作 坦坦荡荡地对打

气合还可以震慑对手、振奋自己。比赛的时候,除了要打到有效部位外,还要释放出这个气势来,一定要大喊,在对手被震慑之时,出剑击打,不喊不给分。”

——剑道练习者 黎霏

有些初学者心里很急,急于想知道一年能学到什么,这是要不得的;剑道不是剑术,是心的磨砺。剑道前辈们都说,想要练好剑道首先要修心,让自己的心抛除杂念、归于平静,甚至达到无心、无我的空境。

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?首先要学习剑道礼仪、跪坐冥想静气,接着是不断重复挥剑练习,最后参与猛烈的攻守对抗。这些说起来简单,其实要经长时间实践。老师带你入门后,要靠自己的悟性,慢慢地感受到自己潜在的一些变化。

进攻完成后不可放松姿势和斗志

朴哲和说很多人不了解剑道,他们经常问的问题就是:为什么要练剑道?“通常人们都会想到培养格斗的技术,加强实战能力等。其实,这只是副产品,绝不是剑道的目的。”朴哲和说,当今社会与古代大不相同,用兵器搏斗的机会微乎其微,剑道的目的不是争强好胜,也不是为了一招制敌,而是培养人的素质。“其实,剑道是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的。”

交谈过程中,朴哲和给出了几个关键词,第一个就是“初心”。所谓“初心”可理解为:最初对剑道的认识和希望学习剑道的信念;更多时候“初心”是一个状态,为了保持这个状态而不断练习剑道,从而也可能使一个人用一辈子去坚持剑道,去感悟剑道。“保持初心,就不会走歪。比赛时,双方都不能做假动作,不能虚晃一招,提倡坦坦荡荡地对打。实际生活也是这样,比如说做生意,有一个堂堂正正的心态,不耍奸、不做假。”

第二个关键词是“气合”。黎霏说第一次拿到竹剑的时候,感叹道:好重。而且要反复练习,怎么会这么辛苦?“按照老师说的第一次大声喊出来的时候,吃了一惊,一旦声音喊出来,仿佛全世界此刻只有我一个人,可以帮我专注于练习。”“气合”是丹田发气,讲究自然,声音悠然绵长;而不是用喉咙声嘶力竭地喊叫。“练习时间长了,就会很累,大声喊出来,脑子里就会充满力量,感觉上就会没那么累了,练习也会持续下去。”

此外,“气合还可以震慑对手、振奋自己。比赛的时候,除了要打到有效部位外,还要释放出这个气势来,一定要大喊,在对手被震慑之时,出剑击打,不喊不给分。”黎霏说,大声喊出来,同时还能提振自己的精神,平时一个人恐惧的时候,会不由自主地大叫;比赛的时候,遇到实力强大的对手,难免会产生恐惧之感,此时就需要用气合来驱散心中的惊惧疑惑,帮助自己摆脱这种困境。

第三个关键词是“残心”。“对打其实就是跟对手的对话,”黎霏说,“剑道是一个很有趣的运动。但是,每次打完之后,除了打到有效部位外,还要有一个完美的结束。这就是所谓的‘残心’了。”

以电影镜头为例来说,拔枪将对手击倒后,依旧保持持枪待射击姿势,小心翼翼地靠近,用脚踢开对方的武器,在保持射击状态的情况下确认对方的生死,根据情况再向头部补枪。专业一点说,剑道的进攻打击动作完成后,不可放松姿势和斗志,应有随时回应对方反击的心理准备及架势、气力。“残心”是一种打击意识的延续,剑道中每一招式都应全力以赴,不是要故意残留一点预防反击力量,而是时刻有防备对方之心,时刻准备再进行攻击。犹如茶杯的水倒出后,杯底却尚残有一点水,这就是“残心”。

考取剑道段位高考可以加分

比赛练习结束后,学员们一一静气而坐,这是练习后的冥想,总结今天的得失,课前的计划是否实现了,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,最后就是大脑放空,回到现实社会。接着,他们小心翼翼地几乎是带着敬意地解下头盔,脱下剑道服,并且跪在地板上,把衣服折叠整齐,收好。“这也是在梳理内心,考验我们的细心程度。”

记者借机近距离触摸了一下竹剑,拿在手里果然有分量,如果挥起来击打确实需要不少力气。剑身是几片合围的竹片,竹片打磨得很光滑,从上到下有粗细之分,靠近剑柄的位置赫然刻有三个红色的字:不动心。长长的剑柄,给双手留出了足够的位置。

刚才充当裁判角色的是来自日本的若林亚希,她是中国媳妇,在广州工作生活。她说在日本学校里都设有剑道部,剑道作为一门功课,让学生们修习。“我从10岁开始学习剑道,高中也练习了三年,后来停了一段时间,2013年又开始重新练习。在日本练习剑道9年,在中国练习了两年,一共11年了。”若林亚希说,日本剑道规定非常苛刻,通常是早上6-8点练习两个小时,中间不能喝水,不能休息。“剑道作为一个传统流传下来,包括我们穿的剑道服,日本传统的剑道服是用天然染料染成的,可以消毒、防臭,如果哪里受伤了,这种染料可以用来止血、消毒。在日本,考取了剑道段位的人高考可以加分,而且面试公务员,比如警察、消防员等也可以加分。我的女儿从两岁半就开始学习剑道,现在她已经5岁了。”

朴哲和补充说,在韩国剑道馆非常普遍,“像广州这样一座大小规模的城市,大约会有七八十家剑道馆,同样,考取了剑道段位的人高考可以加分。”

谈资

中国双手刀法传至日本 逐渐形成现代剑道

“剑道”一词的文献来源是《吴越春秋》。两汉时期,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炼铸造技术的交流往来。同时中国一脉相承的双手刀法经过日本官方“遣隋使”和“遣唐使”与中国之间的官方往来,以及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周边地区和日本群岛的民间交流,于隋唐时期流传到了日本。传至日本的刀法经过长年战争岁月不断演变,在日趋稳定的日本江户时期,模仿日本盔甲的样式,制作了剑道护具与竹剑的基本形制,确立了日后体育剑道的雏形。

一般情况下,剑道专指现代剑道,又称体育剑道,是近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改造过的武术、体育类竞技


一站式解决方案,为客户节约成本。

Copyright 2014-2025    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电话:00886-572-5051380 手机:13587233735(微信同号) 联系人:王业余

地址: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潴口溪前村

邮箱:417139284@qq.com/huayikendo@hotmail.com